
拉斐尔自画像
《遇见拉斐尔——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大师馆藏展》
7/10-10/14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由德国 奥雷·舍人事务所设计,主要负责人Ole Scheeren 是OMA建筑事务所库哈斯的弟子,多项亚洲著名建筑设计项目都有他的参与。(如台湾皮蛋豆腐及央视大裤衩 …… 😛 ),设计理念:建筑的下方如石材叠置的假山,建筑的上部以漂浮的“环”的形式回应了周围当代城市的更大尺度,为建筑创造了一个内部庭院,并进一步与北京普遍的四合院类型产生共鸣。
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一位天才画家和建筑师,这次去看展览主要是针对着圣彼德大教堂的项目去的。
圣彼德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共修建了120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参与设计的大师有多纳托·伯拉孟特8年,拉斐尔6年,米开朗基罗18年,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贝尔尼尼等等,实为无价之宝。教堂平面由希腊十字变为拉丁十字,几经变化,最后确定下来,下图中4个平面中第2个就是拉斐尔设计的。可是这次展览对这个项目没有资料介绍,很是失望。
2020年是拉斐尔逝世500周年,意大利以及多个西方国家举办了水平极高的各类展览和活动,2021年才来到北京可能是疫情的原因吧(猜测)。
这次展览共分为9个单元:
-
序厅与前言 拉斐尔.圣齐奥,年轻的天才
-
第一单元 拉斐尔与佩鲁吉诺工作室:学徒时期
-
第二单元 拉斐尔古典艺术准则的普及
-
第三单元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和古典理念
-
第四单元 拉斐尔的湿壁画
-
第五单元 费代里科.祖卡里和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
-
第六单元 卡尔洛.马拉塔及其学派
-
第七单元 建筑师拉斐尔
-
第八单元 新古典主义和神话的回响
-
第九单元 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的拉斐尔作品
总体感觉展览略显单薄,精品少。(展厅内空调超冷!)
其中第三、五、六、八、九单元,主要介绍的是后期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学习、研究、继承大师的古典主义,奉为经典。
其中第八单元介绍,19世纪初期,安东尼奥,卡诺瓦在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内十分活跃。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下图的2个雕塑作品)他创立了如今被称为新古典义的风格流派, 尤其在雕塑艺术中大放异彩(在绘画方而也有所建树)。新古典主义意味着对拉斐尔古典主义的回归,当时距拉斐尔的时代已过去了三个世纪。
拉斐尔性格温和,待人恭敬,一生多美丽女友,为他画圣母提供了模特素材。幼年父母双亡,母亲给他留下深刻影响,这也许是他后来多画圣母像的心理映射。拉斐尔笔下的圣母神态朴素、甜美、端庄,具有高贵的气质,画面构图极为讲究。
- 金翅雀圣母(复制品)
- 椅中圣母(复制品)
- 可能为青年拉斐尔自画像的肖像(复制品)
- 两个使徒的头与手的草图(复制品)
- 拉斐尔肖像
- 米开朗琪罗肖像
- 圣母与献圣果子
- 自塑像
- 拿破仑·波拿巴作为第一任执政官的雕像
第七单元是建筑设计作品的介绍(偏少):
下图模型是布兰科尼奥·德·阿奎拉府邸的立面,其新颖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古代式样纹理以及灰泥和浮雕装饰。一楼被拉斐尔分为五个间架,多立克式半柱和柱顶横檐梁在门店上方形成拱形开口,并支撑着二楼。二楼的特点是带有爱奥尼亚柱的凹进壁龛和窗户,其上三角楣饰和曲线楣饰交替出现。在二楼的窗户上方也有夹层楼的小窗,用油灰制作的古代样式的花饰和圆形浮雕,是对古罗马式建筑的模仿,这也使得他的建筑作品在同时代人里脱颖而出。
文字介绍拉斐尔设计了多个小教堂,但是没有看到图片展览资料。
- 布兰科尼奥·德·阿奎拉府邸
- 罗马人民圣母大教堂的基吉礼拜堂平面图
第九单元是本次展览的压轴大作:
《持花饰的孩童》,后世画家多模仿这幅画,古斯塔夫·莫罗 1858 年在罗马期间,为这幅残作深深着迷。他说:这幅作品汇集了“最美丽的图案和最美丽的绘制手法”。这件残片与1513 年拉斐尔在罗马所作的、圣奥斯定教堂壁画中的《先知以赛亚》身旁的两个孩童的形象之一相似,一对双胞胎。 😆
- 持花饰的孩童
- 局部
《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们的 守护神路加 想要描绘圣母画像的场面。圣母在构图的最左侧,怀里抱着孩子。右边靠画面前方的牛是这位圣人的标志。后排的拉斐尔朝左半侧身站立,目光转向圣徒正在描绘圣母现身的木板。
- 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
- 局部1
- 局部2
- 局部3
第四单元作为多媒体厅,应用数字技术将拉斐尔经典《雅典学院》重新演绎。
《雅典学院》正是最早创作的湿壁画之一。 画中呈现了一处前所未见之所,象征着拉斐尔想象中的哲学学院。这是一座宏伟的神庙,似乎仍在建设之中,背景处还看得见天空。哲学家们交谈着从中走出,停步画图,阅读,书写,甚至互相说笑。
画面正中央是古希腊时期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指天空,表示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在地球上,亚里士多德则手指面,强调自然科学的价值。
他们的周围有许多人。右侧是索罗阿斯特罗和托勒密,前者是最具智慧的智者,而后者则是最早研究宇宙苍穹的天文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离群独坐,他是古典时期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可惜他存世的著作寥寥无几。据说拉斐尔为他画上了永恒的对手–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的面容和暴躁的表情,后者当时正在罗马绘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湿壁画。
《雅典学院》把古代和当时最伟大的哲学家都请人画中,他们在现实中生活于不同年代,仿佛是因为神庙内的魔法而得以共聚一堂,互相对话。每个人都可通过若干特征加以辨认,但所有人都被安排在一体的中央空间内,似乎寓意着尽管哲学和神学表面上许多观点迥然不同,事实上都是一 体的。
拉斐尔曾师从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多纳托.布拉曼特。布拉曼特是透视结构大师,界定空间体积,创造环境以容纳人们积极专注的生活。画面中重重拱门,一排排立柱,加深了空间立体感,使用一点透视画法,灭点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间,比列多采用斐波那契数列,根据画面中地面的高度把这些哲学、艺术大咖们分为几个等级,画面左右两侧也是代表着2个不同的阵营,整体画面和谐、平衡、统一,拉斐尔把自己画在了右下角 😀 。
- 雅典学院
- 透视1
- 透视2
- 画中的拉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