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而生的房子

很长时间就想写这篇文字,可是拖延症啊 😈 …….

一、这在建筑界是有优良传统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文丘里的母亲宅。在1960年代,文丘里认为:建筑应该推崇并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一想法长期得不到认可。在他濒临破产的时候,他的母亲成为他的第一个客户,请他设计一处住宅,以实现他的才华与理念。

住宅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栗子山上,建于1962年,被誉为第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标志着他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决裂。

建筑立面是米开朗琪罗式断裂的山花给坡屋顶画了一个加粗的对称轴,但除去坡顶。点、线、面式开窗,中间融合了一道圆弧,古典式山墙,偏在一边的入口,再无任何对称。

为方便母亲使用,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布置在首层,厨房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同样也承载着一份家的温馨。二层作为文丘里的工作室使用,文丘里婚后的有半年时间住在这间小阁楼里,所有经典案例我们会发现都是以人为本的。

室内空间设计是以烟囱和壁炉为核心,从那里就能感觉到空间被拉伸了,空间从壁炉随着烟囱的上升而拉伸,直到最后于房子分离,这里变得非常复杂和有趣。入口的处设置了折墙,门厅旁边的弧墙顺应了折墙带来的变化。折墙又在窗台的位置被修正,形成的三角形飘窗,与富余的踏步宽度形成了有趣的楼梯空间。屋顶组合不仅带来了复杂的外部形态,也带来了复杂的室内空间。

可以看到形式与功能的分离。

他的著作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所倡导的理念,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在这所房子里予以充分体现。

 



二、柯布西耶的父亲是位钟表匠,母亲则是一位钢琴师。

1923年,在瑞士雷曼湖畔为他的母设计了一栋小住宅,房子长17米,宽4米,建筑面积只有60平方米左右,小院子也总共有200平米大小。老年人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否则会增加孤独感,他的母亲在这里安详地度过了101岁生命。

朝向雷曼湖和远处阿尔卑斯山脉的院子是主要的景观面。立面的横向长窗11米长,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院子南面的高的围墙上开了一个小方窗,就像是中国园林的取景框。平面图中右下角的墙上开有一个小孔,那是为小狗特意留出来的。右上角的台阶处还为猫猫留出来的一个眺望台,为老人喜爱的宠物也考虑到了,真是“爱屋及乌”啊。

 

1公路   2大门  3进门   4衣帽间与燃油锅炉      5厨房6下跌的地窖    7出口    8起居室    9卧室     10浴缸     11壁橱    12客房13通向室外的门厅      14 横向长窗11米       15楼梯通向屋顶

室内空间设计从生活上的细节入手,墙面灯的开关设置在椅子后面,天黑了随手一模就可以开灯,还有洗漱台墙面的门框边也是灯的开关。只要顺着门框一摸就能开灯,把爱融入设计细节。



三、1975年东京,伊东丰雄为他的姐姐设计了白色的U形住宅,面积约150平米,总用地面积约370平米。他的姐夫因癌症去世以后,姐姐情感上很低迷,抚养着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开始设计时是一个L型,后来随着讨论的进行,在设计上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才能体现出该房子曾经有过的的悲伤。最后设计成了一个向内的U型形状,将家庭领域与外界分了开来。其实这也很符合伊东丰雄当时的心境,封闭的内在的美学体系,有强烈的挫折感。

内部空间是一个宽3.6米,天花板高2.2—3.9米,环长约45米的线性领域。外环“人们围绕着环所生活的一个流动空间”称之为“流域”,内环呈静止状态的空间则是“滞域”。4个天窗,不同种类的天光,就像纤细的日本刀。线性荧光灯,白色弯曲的墙,形态树,光与影,一个精神领域的疗愈所。



四、最后一位是中国的建筑师马清运设计的 “父亲的宅—–玉山石柴”,马清运2006年起应邀出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儿子马伯骞,也许是更多的年轻人所认识。

 

父亲的宅位于西安以东蓝田县玉山镇,曾被日本《A+U》杂志评为“全世界最好的住宅之一”,总建筑面积385㎡。

设计草图

长方形的总体院落,嵌入两个正方形平面,布置在长方形总体院落的左下角,在院落的右边和上部产生出一个反L状的空隙。空隙中沿进深方向容纳了入口台阶、平台、大门和一个长条游泳池,成为一个纵向的视觉通道;较短和窄的另一边则成为采光、通风空隙。

平面布置韵律,由一套严格的轴线网格控制,层层横向的“进”组成:BABABAAB;沿开间方向,则由四个间距相等的“间”组成:CCCC。

地面填充水泥砂浆地面、鹅卵石铺地和游泳池水等不同材料,在大部分外墙面填充当地河边拣来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经过河水几百年的冲刷,圆润光滑,且各自呈现出青、黑、白、褐的不同色泽。

在内墙和天花表面统一贴竹节板,在当地人眼里,竹节板是很脆弱的,怎么能拿来造房子呢?曾有个农民善意提醒马清运:“用这东西做外墙太废料了,日晒雨淋的,经不起折腾。”马清运向他解释:“没有一种建筑材料会永远存在的”。这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哲学,“没有永恒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变化的。”后来由于总有去参观的人,老父亲只得搬出去了 😆 ,这是后话了。

马清运曾写过一段自述,介绍该项目的背景: “因为这是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己投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建筑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

第一没有半点虚假的东西,

第二没有任何夸张的东西,

第三,还没有任何理论的原因,

因为按照一般的学术判断,如果带有任何过多的学术要求,就可能带来造价或施工难度的增加,这些直接影响到让你的口袋里多一分钱少一分钱。人在自己承担成本的时候,这时候作的选择是最诚恳的、最没有遮掩的,在这里隐藏所有理论说教的沟沟坎坎都全部填平了。”



能为所爱的人设计房子是幸福的!

One Comment

  1. I was excited to uncover this great site. I need to to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for this particularly wonderful read!! I definitely enjoyed every part of it and I have you book marked to check out new stuff in your web sit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